top of page

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官分享真實案例:我今年最欣賞的國際學生|如何在400份申請中脫穎而出?

  • 作家相片: Marketing Pano
    Marketing Pano
  • 7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8 分鐘

「如果招生官只有 15 分鐘看你的申請,他會從哪一個欄位開始看?」

想像一下,美國大學招生官的辦公桌:每一年,堆在桌上的申請書都比前一年更高。想要在 千份申請中被記住,真的一年比一年難。為了審閱所有學生的申請書,每位招生官都有自己的審核流程。不論成績多麼突出,課外活動經歷多麼豐富,你最多能夠得到的時間,最多也許就只有這短短的15分鐘。招生官不是隨便看看,而是照著他最在意的重點切入,從而挑選出適合學校的申請者。 這篇文章節錄自一位哥倫比亞大學(Columbia University)前招生官的訪談,他分享了一位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國際生——我們暫且叫他「學生 A」。 美國大學招生官審核流程

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官,一開始就先說明自己在看申請時,會依照以下順序來評估一位學生:

  1. GPA & 課程難度

  2. 推薦信

  3. 個人背景

  4. 課外活動

  5. 考試成績

  6. 主要論文

  7. 補充論文

  8. 面試

整個流程只花大約 17 分鐘

成績 5 分鐘、推薦信 4 分鐘、履歷 1 分鐘、課外活動 2 分鐘,主論文與補充論文共 5 分鐘。


同時他也說明自己的工作方式:

  • 他會以「地區」為單位進行審查,每次挑一個地區,會把該地區的所有申請看完

  • 一個「地區」大約有 400 多份申請

在這次的案例中,他注意到該地區的一所高中單獨就送出 40 份申請。 為了確實審閱這所高中的學生,這 40 份申請平均每位花了約 15 分鐘,光是看這一所高中的申請,就前後花了大約 8-10 個小時。接下來,我們就來看這位「學生 A」,是如何在這 15 分鐘裡,成為了這位招生官印象最深刻的學生。

一、GPA & 課程難度 GPA & Class Rigor


不只看「GPA 多漂亮」,更看「你願不願意接受挑戰?」。


這位招生官習慣從 GPA 較高的學生開始看。而他很快就注意到了學生 A,一位熱愛數學、母語為中文的國際學生。他也注意到了這位學生的在校表現:

  • 學生 A 在 G9 時成績並不特別亮眼

  • 但到了高二、高三時,他開始選修學校最高難度的數學課程,而且成績非常優秀

  • 招生官同時也注意到:班上只有 5 位同學選修這一門數學課


這一點立刻讓招生官留下好印象,學生 A 選課的目標,是挑戰自己,而不只是把成績維持在好看的數字上。

不過,他接下來馬上在英文課程中發現一個疑點:在學校提供的英文課程裡,學生 A 卻選擇了難度較低的課程

於是,招生官心裡馬上又產生了疑問:是因為學校的限制,還是學生只是為了 GPA 分數?

他拿起筆,在評語欄寫下:


「人文課程挑戰度較低、數學表現非常優秀,需要推薦信補充說明。」


給學生的提醒

  1. GPA 不是越高越好,招生官更會評估「 課程難度與成績

  2. 如果某些科目選擇相對簡單,有合理原因,務必要在推薦信或其他文件中說清楚

二、推薦信 Recommendation Letter


好的推薦信,能夠讓招生官更直接地了解你的學習狀況以及人格特質


接著,招生官打開了學生 A 的推薦信。

結果,他之前對英文課程的疑問,在第一封推薦信裡就被解開了。

學生 A 邀請的推薦人,正是他的英文老師。


老師在信中提到:

  • 學生 A 剛轉入這所學校時,英文單字量非常有限,只能從學校最簡單的英文課開始修起

  • 但他從來沒有放棄,每天接受英文指導、主動補強語言能力

  • 在國中以前,他幾乎沒有機會接觸英文。

看完整封信後,招生官坦承,自己對學生 A 的好感度立刻上升。再搭配其他老師的推薦信,他也對這位學生更有興趣。


給學生的提醒 推薦信可以做的,不只是幫你美言幾句,更是:

  1. 補足成績單上看不見的故事(例如轉學、語言弱勢)

  2. 解釋你選課、成績變化背後的原因

  3. 讓招生官更能了解到你的人格特質

三、個人背景 Resume 

家裡沒有學歷背景、資源,但申請仍然可以有說服力。 學生 A 的基本資料大致如下:

  • 母語:中文

  • 從來沒有去過美國

  • 沒有兄弟姊妹

  • 媽媽為社區大學畢業

  • 爸爸沒有上過大學,目前經營一間礦業公司

對招生官來說,這些背景資訊不會直接決定錄取與否,但可以幫助他理解這位學生成長環境,並作為後面的成績、活動和論文的參考。


四、課外活動 Extracurriculars


沒有社團經歷,也可以有較幾會展現領導力

再來是課外活動。招生官發現:學生 A 並沒有任何學校裡的正式「領導職位」——沒有學生會會長、也不是社團社長。

但他看到幾個很關鍵的亮點:

  • 曾在區域級的數學競賽中獲獎

  • 之後在全國數學競賽拿到第 3 名

  • 最特別的是,他獨立發想並完成一個數學專題,還在專題中自己推導出獨特的數學公式。

招生官看完數學專題後特別指出:

專題中成就的經歷,其實正是領導力的展現,要是能在論文裡好好鋪陳出來就好了。

給學生的提醒

  1. 課外活動經歷最重要的是領導力、參與及投入時間,而不僅僅是職稱而已。

  2. 如果你有這些經歷,不只是放在活動列表而已,更可以在主要論文或補充說明之中寫出來,讓招生官看到你如何帶動、主導改變。

五、考試成績 Test Scores 與其塞滿考試,不如多留一點時間給真正的成長?

引起招生官注意的成績有:

  • AP 考試:8 科

  • 托福TOEFL:105分


他注意到,學生 A 一口氣考了 8 科 AP 考試。在學校根本沒有提供這些 AP 課程的情況下,還自己跑去考這麼多科,讓他覺得有些可惜:

如果把時間拿去充實領導力或參與課外活動,應該更合適。

不過,當他往下看成績時,發現學生 A 其中的 7 科考取滿分5分,唯一剩下沒滿分的成績是,4 分。

在沒有學校資源、必須靠自修或額外補強的前提下,這樣的成績非常優秀。招生官也坦白說,他最後選擇暫時放下對 AP 數量的質疑,因為成績本身已經證明了學生 A 的天分。 此外,學生 A 的 TOEFL 成績為 105 分。對哥倫比亞來說,這個分數略低於對國際學生的分數要求,也讓他對學生 A 的英文實際運用能力,稍微保留了一點疑問——直到後面的面試,才真正被解除。

給學生的提醒:

  1. AP科目不需要太多,需要考量:申請目標、時間規劃以及自己是否能夠應付 AP 課程的難度。

  2. 成績可以證明能力,但有的時候,把時間投資在真正有深度的經歷或領導經驗上,反而更能吸引招生官。

六、論文 Main Essay


平凡的主題,但那一刻的真誠與反思,反而成為申請的關鍵。


學生 A 選擇寫的是自己到偏鄉擔任志工老師的故事。老實說,這個題材讓招生官一開始並不太期待——因為他已經看過太多類似的版本了。

他原本打算快速掃過,卻被其中一句話深深抓住:


“I watched these children. Alumni proudly came to help them, and the young village kids played happily. But I felt sad. I sensed they didn’t really understand each other. I did. Because most of my life, I was that village boy.”

這句話讓招生官停下來。他說,學生A的文筆其實普通,沒有華麗字彙,但真誠非常強烈。

在這篇 essay 裡,他看到學生 A:

  • 自我反思能力

  • 也具備對生活、社會的敏感與觀察力

  • 更重要的是,他願意誠實看待自己成長過程的脆弱

這裡,招生官在一旁的筆記中寫下:

「這個學生實在是太傑出了!」 給學生的提醒

  • 我們鼓勵學生選擇具有特色的題材,但就算主題本身不特別,只要真實呈現你的想法與成長,一樣能成為關鍵。

  • 與其硬寫戲劇化的故事,不如寫出讓招生官看見你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句子。


七、補充論文 Supplemental Essays

讓所有申請亮點「連起來」,補充論文一樣可以是關鍵加分

更令人驚喜的是—— 在補充論文中,學生 A 真的提到了前面那個數學專題。

學生A 把這個專題的內容、推導公式的過程,以及自己為什麼對數學特別有興趣,整理成一個完整的故事,清楚地連結到未來想主修數學的方向。

這樣的補充,剛好滿足了招生官在前面審查活動時的想法—— 「如果能在論文裡好好把專題鋪陳出來就好了。

一開始擔心的那些小瑕疵(像是文筆普通、文法不完美), 在這裡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。


給學生的提醒

  1. 補充論文最好的用法,不是再講一個新故事,而是把招生官已經看到、但還不完整的部分補充完整。

  2. 補充內容記得保持深度與連結性;提交論文之前可以請人幫忙至少檢查一次文法,提升閱讀流暢度。

八、面試 Interview

最後,是面試。

這次面試的評分是 4 / 5。面試官的回饋大致如下:學生 A 在面試中展現了非常強大的企圖心

並附註上:英文溝通完全沒有問題

這點對招生官來說非常關鍵——因為先前因為 TOEFL 分數,他還對學生 A 的英文能力略有疑慮。面試官的備註,剛好讓他安心許多。

看完面試評語後,招生官寫下總結:

“Best student I’ve seen this cycle so far. But we’ll decide after reviewing all applicants. Concern: TOEFL score below our typical international average.”

最後,他把學生 A 的申請放進決策會議的名單。兩個月後,他回頭看所有申請,仍然沒有出現一位比他更喜歡的學生。


學生 A 最終,成為那個地區 400 多位申請者之中,錄取哥大的第 5 個學生。


給學生的提醒

  1. 面試的重點是展現:你是不是申請文件裡看到的那個人?企圖心、態度、思考方式是否一致?

  2. 如果英文能力證明成績不夠理想,面試是很重要的補強機會,可以用實際對話證明你的理解及溝通能力。

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官後記

這次申請案例的關鍵轉折,再次體現了論文的重要性。

對正在申請的學生來說,每一個細節都很關鍵——包括主題的選擇、內容的鋪陳、用字遣詞,以及論文和其他申請資料之間有沒有連貫性。如果前後對不起來,招生官很容易開始懷疑:

這份申請,到底有多真實?

另外,對還有時間準備的低年級學生(G9、G10)來說,關鍵是:提早累積經驗。只有先有足夠扎實的經歷,等到要寫論文時,你才真的寫得出立體而具説服力的故事。當故事足夠真實、足夠立體,整份申請自然會變成一個完整又有說服力的「你」。

給學生的建議

  • 提早準備:依照 G9–G12 的階段性目標,逐步完成各項任務,避免把所有壓力累積到高三。

  • 平衡學術與活動:在維持高 GPA 的同時,參與與未來目標或科系相關、且有深度的課外活動,展現你的多元能力。

  • 強調關聯性:在文書中清楚說明課外經歷如何連結到你的興趣與目標專業,讓申請更有說服力與個人特色。

做好長期規劃,每一步,都是通往夢想大學的重要里程碑。

留學時間軸

**想了解更多課程資訊**

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

官方 LINE:@panoedu
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