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留學第一步|如何建立美國大學選校清單 (College List) 夢幻校 Reach School、目標校 Target School、安全校 Safety School

  • 作家相片: Pano Education
    Pano Education
  • 2023年7月26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7月10日

選校不只是列名單,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的深度對話

規劃一份符合自身需求與目標的大學清單,是申請美國大學最重要的第一步之一。這個過程不只是單純挑學校名稱、比排名,更是認識自己、理解各校特質,進而匹配未來學術與人生方向的重要契機。


建立初步申請名單:從 30 選到 15

建議學生可先列出 20~30 所感興趣的學校,再透過深入研究與篩選,精煉成最終申請的 10~15 所。這份清單應該包含以下三種類型:

分類

定義

範例判斷依據

夢想學校 (Reach)

錄取門檻高於目前條件,但若錄取會是理想選擇

SAT/ACT/GPA 略低於該校平均、錄取率極低

目標學校 (Target)

錄取標準與自身條件相符,具有可行性

學術成績接近該校中位數、有一定競爭力的活動背景

保底學校 (Safety)

錄取率高於平均、學術條件明顯達標

學校歷年對國際生錄取穩定、有財務援助制度

請避免申請過多學校,以免因過多工作量而影響申請文件的品質,因此,不建議申請超過15間學校

根據統計,僅有約 18% 的學生申請超過 10 所學校。確保每一份申請文件都能高質量呈現,是成功的關鍵。

夢想學校、目標學校、保底學校 百分比

選校要考量哪些面向?

選擇適合的學校涉及多方面考量。以下是一些需要納入的因素與思考方向:


  1. 學校的排名及聲望:是否符合你的學術目標。

  2. 科系的專業度:該校是否提供你想要就讀的科系,並具備相應的教學和研究資源。

  3. 校園資源與設施:如圖書館、實驗室和學習中心等。

  4. 獎學金和助學金:了解該校是否提供豐厚的獎助學金計劃,減輕經濟負擔。

  5. 研究與實習機會:該校是否有足夠的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,提供實習機會。

  6. 教授的學術成就:教授的論文發表、教學經驗及聲望如何。

  7. 住宿和生活費用:學校宿舍或當地租屋費用是否合理。

  8. 所在地區環境:考量氣候、城市或郊區位置,以及生活便利性。

  9. 學校文化與氛圍:該校的學生社群是否符合你的偏好和興趣。

  10. 國際學生比例:了解該校是否有多元化的學生組成。

  11. 課外活動與社團:學校是否提供豐富的學生組織和課外活動。

  12. 新生的轉學率和畢業率:這些指標能反映學生對該校的滿意度和學業支持情況。

  13. 未來職涯發展:該校的畢業生是否在職場上有優異的表現及支持網絡。


實作指南:怎麼整理自己的清單?

為了幫助自己有條理地比較與決策,建議建立一份「選校資料總表」:

項目

範例內容

學校名稱

University of Michigan

類別

目標校

科系強項

機械工程、商業管理

錄取率/學測標準

20%、SAT 1400–1500

特別吸引我的地方

Co-op 實習制度、創新工程實驗室

需要準備的文書

Why UMich + 主文書

你可以使用 Google Sheet、Notion 或 Excel 建立此資料庫,也可以搭配顧問指導來逐步調整與歸類。


校園導覽:親訪或線上都值得一試

若時間與預算許可,實地參觀校園能給你最直接的印象,包括:

  • 校園規模與氛圍是否舒服?

  • 學生互動方式你是否認同?

  • 周邊城市生活便利性如何?


無法出國也別擔心。現在多數學校皆提供虛擬校園導覽(Virtual Tour)、國際學生說明會(Webinar),同樣能幫你了解更多細節。


常見錯誤提醒

在過去陪伴學生選校的經驗中,我們觀察到這些常見誤區:

  • 誤區一:只看排名,不看科系強度與個人興趣匹配度

  • 誤區二:清單過於集中在高風險學校,缺乏穩定的保底選項

  • 誤區三:不了解學校錄取偏好與文書風格,導致準備方向錯誤

選校不該是壓力競賽,而是幫助你聚焦與延伸可能性。


思考提問練習:幫助你聚焦選擇

在篩選過程中,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:

  • 這所學校提供的學術/實踐資源,是否能支持我的興趣?

  • 校園文化是否讓我感到自在與被接納?

  • 我的學術背景與這所學校的學生樣貌是否匹配?

  • 如果只錄取這所學校,我會開心嗎?


下一步行動建議
  1. 建立 20–30 所學校的清單草稿

  2. 分類為 Dream/Target/Safety 校

  3. 選出 3–5 所「核心研究對象」,深入研究與筆記

  4. 開始初步文書草稿準備(尤其是 Why School 類型)

  5. 定期檢視與調整選校策略(每月一次)



選校是一場深度對話,而非量化任務

最好的選校過程,不是湊出一份漂亮名單,而是從中找出讓你真正感興趣、有歸屬感且能發揮潛力的地方。這樣的選校清單,將成為你申請文件最真實、最有說服力的基礎。


想進一步確認你的選校方向是否合適?或需要我們提供選校清單架構工具?

歡迎預約我們的免費選校諮詢,獲得專業建議與個人化分析。



**想了解更多 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**

官方 LINE:@panoedu


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