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美國大學申請|留學推薦信詳細介紹|申請推薦信範例|補充推薦信|常見FAQ

  • 作家相片: Marketing Pano
    Marketing Pano
  • 10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
申請美國大學時,推薦信常被忽略,卻能讓大學招生官抓住申請者樣貌的關鍵。多數學校透過 Common App 要求 2–3 封推薦信(常見組合為 1–2 位學科老師 + 1 位學校輔導老師/升學顧問;實際以各校官網為準)。本篇帶你一次弄懂:如何取得推薦信、撰寫重點、標準流程與時程,以及常見管道。

為什麼推薦信很重要?

申請美國大學時,推薦信是唯一由第三方背書的文件。美國招生官最想要看到申請者的特質裡除了投入程度、影響力、個人成長之外,最重要的便是真實度。學校老師是最能近距離接觸到你的人,能夠精準的反應出你在校期間的表現。當你的申請作文在闡述你的個人成長、對學科的熱誠以及課外活動經歷,推薦信便是能夠證明你成長經歷的推薦信,能夠讓您的申請文書保持一致,提升可信度。

Common App 推薦信評估重點

以下是 Common App 建議,任課老師與輔導/升學顧問寫推薦信時,可以參考的六個評估重點:

領導力(Leadership)

  • 老師:課堂討論、小組作業中的帶領與助人學習。

  • 顧問:社團、運動、校內外活動中的領導事例。

學術成就(Academic achievement)

  • 老師:對特定作業/專題的表現與方法、在哪些主題特別投入、需要時是否主動求助。

  • 顧問:結合校內資源與課程難度,呈現成績/分數/選課,並補充獎項的意義。

成長(Growth)

  • 老師:在這門課中的成長與被挑戰後的學習。

  • 顧問:整個高中階段的學業、人際以及成熟度的進步。

投入(Engagement)

  • 老師:課堂參與、討論貢獻、超越學科要求的主動學習。

  • 顧問:學生在學校、家庭與社區的參與程度。

韌性(Resilience)

  • 老師:考差、概念卡關等學術挫折後的調整。

  • 顧問:學生如何面對外在與個人困難(如轉學、家庭、疾病)帶來的影響

品格(Character)

  • 老師:在課堂/小組中的互動與願意協助他人的具體觀察

  • 顧問:列舉學生與師生互動、同理與關懷的實例。


申請美國大學推薦信詳解

一、邀請不同學科領域的老師撰寫推薦信 多數美國大學通常要求提交 2 封任課老師的推薦信。建議由不同學科的兩位老師撰寫,既可避免重複內容、凸顯多元專長,也能更完整呈現你的學習能力與表現面向。此外,美國大學也會要求1封由學校的輔導老師/升學顧問的推薦信,作為你在學校的整體表現與品格的補充。 二、提供 Brag sheet (推薦信素材)

在邀請老師寫推薦信前,先準備一份 Brag Sheet(推薦信素材表)。一份組織良好、精簡的 Brag Sheet 能確保寫信者擁有撰寫完整且有說服力推薦信所需的資訊,幫你拿到更有力的推薦

Brag Sheet 內容

  • 基本資料:全名、Email、電話、其他聯絡方式。

  • 個人特質:列出推薦人可實證的特點,適合在信中強調的特質與性格(如領導力、團隊合作、抗壓性等)

  • 學術成就:GPA、班級排名、標準化測驗成績、學術性榮譽或獎項。

  • 課外活動:參與的社團、體育、學生會、社區服務等,並附上職務/投入度/個人成長/代表性成果。

  • 工作經驗:打工、實習、志工經驗,以及它們如何幫助你培養技能。

  • 未來目標:職涯志向、偏好的大學主修、長期目標。

  • 申請作文副本(如果合適的話)

請注意:Brag Sheet 是協助推薦人寫信的工具,讓撰寫流程更順、更有效;不要暗示你想影響內容。在開頭可禮貌說明用途與「僅供參考」。 三、提供明確的資料給推薦人

  • 申請目標:學校名稱、各校重點特色(1–2 句)、申請科系/學院。

  • 推薦信截止日期與流程:最早截止日(註明 EA/ED/RA)與上傳系統(如 Common App)。

  • 附件與連結:成績單、活動列表(含職務/時數/成果)、作品/成果連結(簡報/GitHub/影片)。

  • FERPA 選擇:明確寫出你是否 Waive(通常建議放棄)。

推薦信常見錯誤

避免同時邀請太多老師 先鎖定 1–2 位最合適的任課老師;若婉拒再啟動備案。過量邀請容易讓推薦信內容重複、也比較失禮。

不要求先看推薦信內容(FERPA) FERPA 允許學生日後閱覽推薦信;但多數學校會以是否放棄(Waive)作為判斷信件是否更具真實性的參考。建議選擇 Waive,不要要求先看內容,以維持公信力。

提早規劃並控管時間 有些老師在名額滿後就不再接受推請求。建議提前規劃:G11 就開始主動建立互動(課後諮詢時間、專題合作),並於 G12 開學初正式提出邀請。除了讓老師對您更有了解以及記憶點,也能讓老師更從容地寫出完整的推薦信。

正式且有禮貌地提出邀請 以 Email 或面談提出,不要用社群私訊,也不要藉著短暫的下課時間提出邀請。

如何請老師寫推薦信?(推薦信請求範例)
推薦信 範例


補充推薦信(Optional/Supplemental Recommendation)

除任課老師與輔導顧問外,部分學校允許提交補充推薦信。此信可由校外指導者(例如研究計畫教授、實習主管、社團/社區服務負責人、教練等)撰寫,補充你在校外的長期投入、時間管理與影響力。若補充推薦信能夠達到互補不重複的標準,能在競爭激烈的審查中帶來加分。 PANO 提供的校外活動資源

PANO提供多元管道讓學生深化專業與自我成長,實際展現興趣與投入程度。在合作計畫中表現傑出的學生,也有機會獲得合作單位或指導者的推薦信。

研究|Independent Research Study(IRS)一對一研究專案

跨人文設計至電腦科學等多領域導師庫,帶你深度學習、產出研究。結案可完成研究報告或專案作品,並有機會投稿期刊或參加競賽。 → IRS 詳細介紹 實習|Entrepreneurial Mentorship Program(EMP)新創公司企劃

由 CEO/創辦人/經理人親授,認識組織運作,在為期 2–3 個月的實習之中完成個人專案,累積可呈現的成果。 → EMP 詳細介紹 創業|Entrepreneurship Coaching Program(ECP)創業輔導計畫

由企業家與專業顧問擔任教練,手把手指導產品驗證、行銷到落地實作。讓學生可以把想法做成產品/服務,或將小規模經營升級為可推廣品牌。 → ECP 詳細介紹


常見推薦信FAQ

Q1:要幾封推薦信?

A1:多數學校透過 Common App 要 2 封任課老師+1 封輔導老師/升學顧問(Counselor)。

Q2:UC(加州大學)需要推薦信嗎?

A2:一般不主動要求;部分情況或特定學院可能後續邀請,投遞前務必看官方說明。


Q3:可以用中文寫嗎?需要翻譯?

A3:多數學校偏好英文。若由中文撰寫,通常需完整英文翻譯(依校方規定)。請避免自行翻譯並署名為譯者。


Q4:可以請老師寫「我想要的角度」嗎?

A4:你可以在 Brag Sheet 上提供角度建議,但避免指示措辭。目標是素材輔助、非內容控制。


Q5:不同學校可以用同一封推薦信嗎?

A5:可以。Common App 系統讓老師一次上傳、多校使用;你只需注意各校截止日與完成狀態。


Q6:我沒有學校輔導老師怎麼辦(國際/自學生)?

A6:可由年級主任/學務或教務代表擔任學校端推薦人;自學生可依學校說明指定監護教師或機構顧問。 Q7:補充推薦信要不要交?

A7:先確認校方規定;若能提供新視角的實質補充,便能提升補充推薦信的價值。 推薦信只是拼圖之一,整體策略才是勝負手

一封有說服力的推薦信,來自長期準備+有節奏的規劃PANO 顧問團隊可提供一對一諮詢與客製化策略,幫你把你的申請優勢放到最大。

  • 預約免費諮詢,了解 PANO 如何協助你規劃整體申請流程。

  • 與顧問1:1 擬定推薦信策略,包含推薦人名單整理、內容建議,補強弱項。


**想了解更多課程資訊**

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

官方 LINE:@panoedu
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