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最新趨勢|Legacy 加分走入歷史,美國大學錄取評量全面進化!
- Pano Education
- 7月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近年來,隨著美國教育體系日益強調招生的公平與多元,過去曾廣泛實施的 Legacy 加分制度正逐步退出錄取考量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套更全面、強調學生實力與潛力的入學評量方式。
本文將帶你掌握最新的錄取標準趨勢,也協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入學優勢。
什麼是 Legacy 加分制度?
Legacy 加分制度是指:大學在招生時會優先考慮申請者是否為校友子女。此制度雖有助於強化校友關係與捐款基礎,但也長期受到「世襲特權」的批評,讓具備資源的家庭在入學競爭中占有更多優勢。
如今,這項制度的退場代表招生公平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不可逆趨勢。
數據簡覽:Legacy 制度退場趨勢
2015 年:全美約 49% 的四年制大學採用 Legacy 加分制度
2025 年:預估僅剩約 24% 持續實施
2026 年:美國正推動《Fair College Admissions for Students Act》(S.880),預計全面禁止所有大學因校友或捐款人子女給予入學優待。

美國名校也在改變
以哈佛、耶魯為首的傳統名校也正在重新檢視這項爭議制度。UC Berkeley 早在 2004 年就已取消 Legacy 加分,並透過 Holistic Review(整體審查)大幅提升多元背景學生的錄取比例。哈佛、康乃爾與其他私立大學近期也面臨來自學生與立法機構的壓力,陸續取消或弱化 Legacy 的作用。
這代表未來的申請焦點,將更聚焦在學生本身的潛力與經歷,而非其家庭背景。
為什麼你應該了解新的評量制度?
美國大學招生制度正在快速轉變,從過往強調分數與家庭背景,轉向更全面、細緻的評量方式。對於學生與家長而言,了解這套「新版評量標準」將是成功申請的關鍵第一步。
越來越多順位前段大學採用 Holistic Review(整體審查),錄取不再只看 SAT/ACT,而是從多個面向,觀察申請者是否具備學術潛力、個人特質與社會貢獻。
換句話說:你是誰、做過什麼、怎麼思考,比你來自哪裡更重要。
四大評量面向一次看懂:
如何在新制度下強化申請競爭力?
善用自傳展現價值觀與成長經歷聚焦轉折故事、內在成長與影響力,而非單純陳述經歷。
提前投入具影響力的課外活動包含志工服務、競賽、創業、研究專題等,可累積成果佐證。
選擇具說服力的推薦人不必是「頭銜大」的老師,而是能具體描述你特質與潛力的人。
無 SAT 成績者,可用其他方式補足學術力如 AP 成績、學期成績、競賽表現或課內學術作品集。
展現社會意識與責任感無論背景是否弱勢,都可透過行動展現對社群的影響與貢獻。
常見 Q&A
Q:除了 GPA 和考試分數,學校還看什麼?
A:學校會同時看課業挑戰度、課外參與、推薦信與背景經歷,全面評估潛力與個人特色。
Q:若我沒有 SAT/ACT 成績,還能申請嗎?
A:可以。有些學校採用 Test-Optional(可不提供考試成績),將比較著重於整體申請資料的完整性。
Q :首代大學生是什麼?有特別加分嗎?
A:首代大學生指的是「家中第一位就讀四年制大學的成員」,通常指「父母雙方皆未在美國完成四年制大學學歷」的 學生。許多學校在整體審查中會視首代身份為加分因素之一,重視其潛力與成長故事。
Q:自傳與推薦信在申請中有多重要?
A:非常重要,是呈現個人特質與價值觀的關鍵,常是決勝關鍵之一。
Q:四大面向的比重是一樣的嗎?
A:不完全相同。學業能力仍是基礎(約佔 40–45%),但在競爭者條件相近時,個人特質、課外經歷 與背景將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常見誤解釐清
常見誤解 | 正確觀念 |
沒有 SAT 就無法申請名校 | 多數名校採用 Test-Optional,會整體評估申請內容 |
首代大學生就一定錄取? | 首代身份是加分,但仍需展現潛力與準備程度 |
Legacy 取消=錄取機會更大 | 雖更公平,但競爭仍激烈,需充分準備個人亮點 |
錄取制度正在改變,申請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。在這樣的轉變中,最關鍵的,不是跟著趨勢起舞,而是靜下心來釐清自己的優勢所在,了解各校在審查中真正看重的條件與特質。當你能更有方向地準備資料、凸顯強項,就能在申請過程中更有效地展現自己,爭取屬於自己的機會。
**想了解更多課程資訊**
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
官方 LINE:@panoedu
電洽:02-8771-3190 / 0912-090-325
Commentaires